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话说官员讲话如何打比方?

[复制链接]
不是官话 发表于 2016-3-13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对于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我有个形象的比喻,一种是戴墨镜看,一种是戴近视镜看,一种是戴偏光镜看。

# g2 p( a, O9 N4 Q, S4 _' z' q/ C8 g( o, {0 I
——2016年3月9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 `1 B# N I) R# S! D" }! [1 X ) A/ v) u0 ~) e! o% y
/ ^7 T, r$ F* G3 B; u3 V) y F : J6 x3 Q% M. n: ]$ ]6 k; f! Z
“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袁贵仁介绍,通过独立第三方对中国教育进行评估显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总数为1.5亿的9年义务教育学生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指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G) L( p4 `- F! m) O! t8 O3 n6 V0 q* |2 d4 R7 w5 [! ^, u5 X
——2016年3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答记者时这样说
& P( U' t- d- Q; L " L* m$ S) c5 `9 m+ K" c7 A+ M


$ o+ |. C7 Z/ B3 B$ p" [) r! N1 M
4 ]/ |6 b2 q+ N

2 V9 {2 ~* I) e8 g# r ! z* S( x! o F. M
 
& r5 h Q; Y" A7 x$ q 3 @/ F" c* w6 a+ {9 ~1 u
拜读李鸿忠书记打的比喻,本人深受启发。这两天也可以说是常思常新,越琢磨越有味道。
9 d; d' S: w! w: |( d* w9 H7 y 8 k/ E% X3 f# D8 q


4 `6 u1 c: s. S8 T o9 t9 u
. d6 W5 V' R' X$ O# O2 Y2 l5 V

$ I% G/ _9 g6 q2 B& ^& C8 D5 M% V% r; m" K+ l
所谓戴墨镜看,因为戴的是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黑的;所谓戴近视镜看,就是说他短视,看近处,不看长远,也不看实质;所谓戴偏光镜看,就是像偏光镜一样,“选择性地过滤来自某个方向的光线”,盯着中国经济发展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用“放大镜”,把问题扩大化,实在是有失偏颇、有失公允。
, s7 B! O7 M* P2 ?- S% s9 N0 M. x% m" f$ S


6 V0 i! q( C7 F" o
P' z( b1 k. S, B" D6 ?2 a

D2 Q, V" W) L( \% q) l* ` ' C# U6 W+ ^8 e. W' ^$ @
李鸿忠认为:戴墨镜的人,应该摘掉墨镜,用平光镜看客观;戴近视镜的人,应该调焦距,看长远、看本质;戴偏光镜的人,应该换角度,看全景。只要摘掉墨镜,只要调光、看远,只要视角是全景式的,一定会得出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结论。所谓唱衰的论调不客观、不成立,是必然会落空、会破产的。
; F# v/ I6 ~5 w5 @& f* D2 d% O9 ?* A$ o4 Z$ z) f


7 w. t5 W# U5 s# v$ d( R0 z
4 V. z3 F$ ^ x/ R: R& \7 `

8 e4 \( S5 M r( i, s2 e / r( N7 R. ^8 P7 D R0 Q4 y
摘掉墨镜,调光、看远,视角全景式——李鸿忠书记这一提示,真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活学活用者,定能受益匪浅。
" ^( F' u# }; h* Y / {* F+ ], V+ n: {* n/ D& d


0 ^, C+ g8 x' b% o& W
- Q7 @/ @7 g# ^" L0 F4 d( H

4 b! g) Q) b7 z3 J0 Y 0 x% W( ]/ r6 z4 p
摘掉墨镜,调光、看远,视角全景式——李鸿忠书记这一提示,也让我想起另一位政治人物。这位“老江湖”喜读历史著作(比如黄仁宇先生的),而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点,是以一种宏观的、凌空的、有时间纵轴的观念来看历史,而不是从微观的角度。“每次看到这种以‘宏观’角度的书籍,常让我有从高空俯视地面万物的感觉。”或许,从宏观的角度,也即李鸿忠所说的视角全景式,应是其从工作中得到的训练。公共决策有时不得不“炒短线”,但更多的时候得“看长远”,要能想见这个决策走到三五年后、三五十年之后,甚至百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产生什么后果。这样一种宏观思考的练习,也是一个有抱负的官员必须经历的训练。
' h( J! t' C$ U 6 T% p5 l* e8 U; \+ V, ]1 D- N


5 p( R$ o$ a4 E& M4 q& B/ T4 J
1 E4 R4 y8 q4 r

6 t" S* K' g2 d3 J) } 2 `, @' p& G# c1 z) u2 c6 }- Z. m
不过,如果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环顾前后左右,戴墨镜、近视镜、偏光镜的,为数不少。本人就可以对号入座,自己有时就是那种以偏概全,用“放大镜”看问题的人。
/ o) U( z. p5 i" C. c 0 o4 `/ M+ d7 R! `$ j


2 U- C% ^8 a9 {- C
: Y% Z2 x' N4 w3 I6 [. X

8 l6 S2 o2 u [' }% q8 c' m. M: N* x' L9 t$ [" ^3 i/ R. u' h1 v
比如,李鸿忠书记这里说的“我有个形象的比喻”,就让我大跌眼镜。
1 R4 d7 x) ]2 ` `0 A [# ?6 W; V0 K 9 T- O% q/ ]" a* O; A0 m


9 e' Z0 j$ V$ V, s; d4 Q) v
6 q2 E9 x, A0 b' O6 z$ z

' z# M' ^" k& G) V$ u; } ( E+ [& H1 L) f7 [% e, a9 S" V5 U
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说“我有个形象的比喻”“我有个很棒的创意”“我的业绩很突出”,因为那有自我吹嘘的意味。通常,高官都很谦虚低调,“我有个不成熟的意见,想向在座的各位请教”“我这篇陋文,写得不好,请您点拨点拨”,而不至于说,我这篇“宏论”很重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那是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 t- \/ x1 G7 X5 j- p1 b4 z8 m c/ u# }( z f, g7 p


* A4 Q$ B1 _4 B
2 E! A3 e/ N1 D9 k8 b

^* n. a2 z5 F& o , v& K$ y0 k" h/ b! @6 {, N8 h
这里有个案例,可证官员谦抑的重要性。当年曾荫权在填写香港特首报名表时,在“职业”栏下填上Politician,即引来诸多恶评,认为他自称“政治家”,尚不够格。事后他专门解释,“现在我的工作主要成分是政治的工作,不如老老实实向香港人交代,我想这个名称,若是politician是很恰当。但是中文很难找一个贴切的名称,‘政客’是不通,‘政治家’可能讲大了。”
( a: q; d1 f; x9 r4 o9 R + d* X% ?4 i3 Z8 j) I z; j
 
" v" j7 C5 }# r$ k0 g ; f8 T1 D" M% W. t0 l4 x [
当然,如果有下属说“领导您这个比喻很形象,您的宏论很重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时候,领导倒是可以一并笑纳的。总之,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烂稻草)。要是你很想表达“我有个形象的比喻”“我的业绩很突出”的意思,相对聪明的办法就是借由他人之口说出来。
7 d, Y3 ~; {, i' D. w2 n( C $ l& j3 g* s( ^


+ ?% l1 l/ @! L; q0 }
! c# b' [- T8 W; K9 |

/ D2 g* ^$ B! `' f ]1 J% E, W$ K1 j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4 J# r- i. X/ \( f/ L & g% I8 w. B+ V


) w1 [# E) {& d
% W8 I7 C2 `' J# q; Y

H; d6 N" C# ]! Y& G' B * U+ L( P# u( u6 i$ i
感谢李鸿忠书记,提示我要摘掉墨镜,调光、看远,视角全景式地看待问题;感谢袁贵仁部长,提示我中国教育已进入世界中上,真让人欢欣鼓舞;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今往后,我要师法有抱负、有远见的“老江湖”,多读那些高处眼亮的书籍,让我看待眼前事也不受人惑,而能有拨云见日、从高空俯视地面万物的感觉!(文/一笑 来源:不是官话
5 Z/ y6 {/ K( t2 L3 c' B + N+ l- t4 c K8 m; t
 
 

精彩评论7

正序浏览
蚂蚁飞飞 发表于 2016-6-12 1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总之,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烂稻草)。
 
zzjunjun 发表于 2017-8-15 0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zeze116 发表于 2017-11-14 15: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当然,如果有下属说“领导您这个比喻很形象,您的宏论很重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时候,领导倒是可以一并笑纳的。总之,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烂稻草)。要是你很想表达“我有个形象的比喻”“我的业绩很突出”的意思,相对聪明的办法就是借由他人之口说出来。
 
相对论 发表于 2017-11-28 16: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一篇文章,操作性很强,很有学习意义。
 
cnchess 发表于 2017-11-30 00:1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观点新颖,角度蛮好,非常难得,十分感谢
 
寻常 发表于 2018-1-26 0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您这个比喻很形象,您的宏论很重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寒枫洒月 发表于 2018-1-26 14: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说出来总感觉少了点意思,相对聪明的办法就是借由他人之口说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2粉丝

2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