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语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和比喻意义的习惯用语。它在口语中形成,又在口头中流传,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语义也相当精炼。作为人民群众比较喜欢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一,惯用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公文语言中也能经常看见它的身影。6 I" u6 ]) l/ U) M, q
$ a0 W: m% x. a0 o9 @8 N 本文以《邓小平文选》为例研究惯用语的特点,主要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语义表达的形象性和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三个方面来表现惯用语的特点。文选中惯用语的使用不胜枚举。例如:枪杆子、摆架子、耍威风、一揽子、树山头、批条子、拉后腿、硬骨头、转弯子、摔筋斗、三七开、一风吹、捂盖子、翘尾巴、传帮带、开后门、打棍子、抓辫子、了不起、党八股、老家伙、公道话、坐火箭、打圈子、戴高帽、拖后腿、摆阵容、看脸色、栽跟头、打招呼、拉肚子、捉壮丁、脱裤子、笔杆子、碰一鼻子灰、煮夹生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诸葛亮会、扣帽子、脑子发热、唱对台戏、两条腿走路、纸老虎、站不住脚、走后门、摸老虎屁股、占着茅肯不拉屎、老大难、听到风就是雨、臭老九、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倒翁、万金油、吃大锅饭、压不住台、坐火箭、坐直升飞机、铁饭碗、吹牛皮、硬着头皮、小老虎、大老虎、万字号、卡脖子、打主意、走回头路、搞小动作、人贩子、老鸨儿、一窝蜂、烂摊子、唱反调、财神爷、小萝卜头、压担子、打天下、敲边鼓、老子党、前怕狼后怕虎、吃苦头。
" {# X1 P1 y/ ~% h' ^
5 L' \( R6 }7 m4 C* F2 u$ d9 t 一 、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8 j! W3 ~& x2 {! Z' e/ W, s& o2 s1 |1 z" g% Q) g1 G y7 _" u7 k
由上述《邓小平文选》中所举的惯用语的例子可以看出,文选中的惯用语的结构多种多样,基本上以三个字的惯用语为主,四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甚至七、八个字的也有。4 R# H5 O0 I G. C& J- t* v
1 O2 _6 f# F4 k (一)三字惯用语4 r) x1 |" [ j! x( f j7 ~
; l" @, E9 ~( m8 q9 d9 i 这些实际整顿是同“文 化 大 革 命”唱反调,触怒了“四 人 帮”。他们又一次把我轰下了台。[1]
2 b7 A8 I* f5 z3 Y' }, k+ |/ f9 v0 i5 v& H$ i7 b0 v* u
(二)四字惯用语
7 i) n; ?" ]6 S" X! H! k
+ [ f- R3 c, V" \6 k; \+ y 经验证明,土改必须在贫雇农发动起来的基础上去进行,才不致煮夹生饭。[2]; W/ }; D% c2 ?' H5 T X7 F0 |
( h, g9 o; T- o (三)五字惯用语
0 {, L7 l2 g6 {0 E, u* v2 z& W2 I" }4 w7 a
[1]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散,与闹派性有关。现在,在干部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怕,不敢摸老虎屁股。[3], O/ l0 L/ o* e* H, K
% r$ S! t4 m0 _0 i6 F% s/ ~ (四)六字惯用语1 K( u# X# W& ~3 J, K6 J
% Z; Z( U ]( j" P
我总是告诉我的同志们不要怕冒风险,胆子还要再大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4]
( Y+ t+ K2 e6 }5 b
5 Q/ i; N1 ?( T/ ]5 M! X5 h- h (五)七字惯用语% \0 m% z. t! V0 d
% r: l- w' N5 ]
不服从命令,他还“理直气壮”,好像还很有“道理”!对这种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他先执行命令,先走了再说。[5]; y" X: j& p% R2 r
4 d# _# M! p% {7 }% @
(六)八字惯用语: Z2 q; K, u+ t; _9 f4 j1 r
' y) q1 k- e/ b) t 看来,有些共产党员的头脑里平均主义思想还不少,到处有抵触,结果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了了之。[6]
. l) ~; l6 B1 C4 k
- d) [& o6 f% y- A% J 二、语义表达的形象性
: R6 h) q; o/ s$ t
, Q: A8 R; ~0 B, @6 } 文选中惯用语的语义表达的形象性非常强,它通常用一种比喻创造出一种形象来,然后再借助这种形象来描绘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或者用具体的形象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1 R9 W$ {7 v' f8 k+ f" o
) ?; }& R% g: e! o& N+ h 三是因为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干得好的反而受打击,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却成了“不倒翁”。[7]! l Q1 T) [5 Y, r- r8 I
7 Y2 }5 G- L! S# @9 C
不倒翁是一种玩具,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又称“扳不倒儿”。所以,最开始不倒翁是用来形容那些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人。后来内涵逐渐由褒义变成了贬义,比喻那些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明代徐文长以《不倒翁》为题写过一首诗:“乌纱玉带俨然官,此翁原来泥半团;忽然将你来打碎,通身上下无心肝。”这里就以“不倒翁”比喻那些不干事却能保持自己地位的人。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语义精炼,使受众一目了然。
$ O) d% L# X6 h6 ]- H( y* }, |/ K* ~& r* P
三、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 H6 ]# ~$ z4 f# x$ @2 W3 Q7 b2 B- o, m" C: e+ P* y- m2 X ]
惯用语的用法及其灵活,主要体现在它的动宾关系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4 ^) {. i3 |$ m+ i- H: _
, U$ _$ A8 s. | (一)换字) G: @5 r0 ~8 \; f# c8 v: Q
* ]1 K, ]3 N+ J8 x0 y
惯用语运用的灵活性表现之一就是换字,但只是换掉它的某一个结构成分,改换后的结构关系不会发生改变。例如:
' o8 \# H0 p" q: i* N1 u( [0 c4 y& [, J' \1 ^: T
[1]我们现在并不取消热闹的形式。比如最近我们在老秘网商业系统里面就要搞个反对“走后门”运动。[8]
8 H W8 J8 q/ o: {5 [1 x1 T9 b/ u" y' `
[2]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要同假公济私、开后门的现象作斗争。[9]
4 r; s9 c) t$ j! i$ `/ _8 G5 i2 a" }$ K
在[1]例“走后门”中的“走”换成了[2]例中“开后门”的“开”,它们仅仅换了动宾关系中的动词,整个词组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并未发生改变。( y0 o1 m, Z K6 H/ \- h
- ^( o1 N; Q% a% G, p6 t (二)加字
$ K+ S, O6 u) u* g( ^, z% [4 d) T* E9 z1 T$ g. C
7 E+ L$ v( D! Z+ n+ l
, C8 ]2 q. W Y; T* |8 P9 W4 }
+ j+ j( p9 `4 \6 d. [; e;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