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刘良军同志的《“有时间”与“没时间”》,感到是篇针砭时弊的佳作。文章写了2 件事:一天,作者与某镇长闲聊,手机响了,有位农民要求当面反映问题,镇长说:“我正接待领导,没时间。”作者忙告辞,镇长又说:“这种情况多了去,你们不在这儿,我也会说没时间。”又一天,作者与某局长吃饭,手机响了,局长也是一句“没时间”将对方打发了。局长说:“又不是领导找我……一点点小事就找到我这,我哪有那么多时间陪他们消遣。”作者由此引出:仕途中人清楚得很,有没有时间全凭自己判断,不是时间说了算。该文指出了某些领导的通病:做大摆阔,对上不对下;出门讲派头,交往讲门当户对;习惯于用权势、地位去衡量别人的轻重、贵贱,以此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是否有时间。. t7 u: @, I: ^9 }+ d O
6 K! {8 ~2 i+ m- I; b 不过,凡事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碰到的几件事,就让人感慨多多。这位朋友和领导闹矛盾,大半年前给领导的领导写了封信,请求面谈5 分钟。他把信交给秘书,叮嘱务必交到。3 天后,秘书告诉他,领导已看到信了。朋友便赶紧准备,力争汇报不超5 分钟。岂料3 个月过去了,仍然杳无音讯。他就给该领导发了条短信,语句极其谦卑,可依然不见回音。朋友明白了,自己人微位卑,人家“没时间”搭理。于是,他便给丽江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施静春发了条短信,请求一见。5 分钟后,施书记就打来电话,说她当天有好几个会议,抽不开身, 问事急不急? 若急, 就晚上谈;若不太急,明天谈行不行?他感动了,说不急。施又说:“明天只要我办公室的门开着,你随时都可进来。”次日下午,施又打来电话:“上午不见你来,不知怎么了;再过半小时,我就要外出,你现在是否方便?”朋友想,领导行程要紧,便说:“那等你回来再谈吧。”施又问:“事情到底急不急?”听语气,她似乎比他还急。朋友说:“真的不急!”之后,他一直没去找她,可他和领导的矛盾却越闹越大、越来越尖锐。这天中午,他准备下午3 点一上班就去拼命。同时,分别给市长和良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唐先胜和施静春书记发了短信。和市长立即打来电话,说他正在永胜县下乡,回来面谈,千万要冷静。2点半,施书记打来电话,说她刚看到短信,实在对不起。当她问清了朋友正往办公室赶,就派车去半路把他接到办公室,做了一下午工作。晚上,觉得不放心,又把他请到办公室谈了2 小时。8 v4 }) v" K; `7 O' l